网络犯罪:超过60个国家签署联合国条约
河内迎来了历史性的里程碑。周六,超过60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首部专门打击网络犯罪的条约,标志着在应对这一迅速蔓延的现象方面,国际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。这份长期争论不休、有时颇具争议的条约,原本被认为是打击数字犯罪的全面工具,但却引发了数字自由倡导者和科技巨头的严重担忧。
该国际法律框架旨在加强各国合作,打击计算机犯罪,包括儿童色情、金融欺诈和洗钱等犯罪。一旦获得签署国批准,该条约将正式生效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·古特雷斯称赞这是全球打击数字犯罪的“重要一步”,同时重申该条约“仅仅是一个开始”。
在仪式上,古特雷斯先生强调了这一威胁的严重性:“每天,复杂的骗局都在摧毁家庭,窃取移民的财富,并从我们的经济中榨取数十亿美元。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且紧密相连的全球应对措施。”
《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》最初由俄罗斯于2017年提出,并于去年经过漫长的谈判后获得协商一致通过,但它却在国际社会中造成了严重分歧。批评者担心,该公约可能成为政治控制和国际监视的工具。
智库科技全球研究所的创始人萨巴纳兹·拉希德·迪亚是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之一,她认为“该公约文本可能迫使企业与政府共享敏感数据,为滥用职权和压制异见打开方便之门”。她警告说,该条约“重现了专制政权的典型做法,这些做法经常被用来对付记者和活动人士。”
尽管一些专家承认需要建立一个全球框架来应对网络诈骗的兴起,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,但他们指出,目前人权保障措施不足。
包括人权观察组织在内的十几个国际非政府组织谴责该条约“保障措施薄弱”,并指出其“授权国家间收集、存储和大规模交换信息,损害公民隐私”。
Meta、戴尔和印孚瑟斯等主要科技集团也表达了担忧。由160多家公司组成的代表团抵制了在河内举行的签字仪式。其代表尼克·阿什顿-哈特谴责该条约可能“将网络安全研究人员定罪”并“允许各国合作惩罚几乎任何他们希望惩罚的犯罪行为”。
他指出,一个国际框架已经存在:《布达佩斯网络犯罪公约》,该公约被认为更加平衡,也更加尊重基本自由。
选择越南作为条约签署地,无疑引发了人权捍卫者的强烈反应。人权观察组织的黛博拉·布朗表示:“越南当局经常利用立法来审查和压制任何网络批评。此次选择在越南签署条约具有象征意义,也令人担忧。”
最后,一些观察人士强调了俄罗斯在条约起草过程中的强大影响力。“莫斯科当然会欢迎这项条约的签署,它从一开始就支持这项条约,”黛博拉·布朗说道。“然而,全球很大一部分网络犯罪源自俄罗斯,而俄罗斯从未需要条约来在其领土上打击这些犯罪。”
随着数字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冲突不断的舞台,这项条约标志着一项前所未有的全球监管尝试。然而,在安全野心与对自由的威胁之间,这条界限似乎很脆弱。